真实案例分享|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怎么办?
消化不良、莫名胃痛、食欲不振……各种各样的胃肠病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不胜其扰,可是很少人知道,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,其实是一个共同的“凶手”——幽门螺杆菌。
几天前,福州医博肛肠医院胃肠科门诊来了一对父子,父亲一进诊室就说:“吴院长,这是我儿子,今年17岁了,你以前不是说等我儿子大了一定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吗,他较近老是胃疼,我就带他来了,不然你先让他做个吹气检查?”
吴和木院长问孩子:“你一般什么时间容易胃疼啊?”孩子说自己总是在上午9,10点钟和下午3,4点钟疼,较近几天夜里也经常胃疼,晚上觉都睡不好。孩子的父亲马上说:“他较近晚上总睡不好,还吃安眠药,我的达喜(一种治疗胃病的黏膜保护剂)也被他偷吃了好多。”这种症状,在医学上我们称作空腹痛、夜间痛,是十二指肠球溃疡的典型症状。而溃疡病是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的指征。于是,吴院长帮忙开了一张吹气检查的化验单,让孩子进行检查。
1小时后,检查结果出来了,果然是阳性,显示孩子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。这时父亲说了一句:“吴院长,您还记得我吗?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。” 吴院长接诊的患者太多了,实在记不起来,就说有点印象,等他一说出姓名,吴院长马上想起来了,这位父亲是他10年前在其他地方,看过的一位病人。
那时他40多岁,当时也是因为间断上腹疼痛就诊,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。考虑到他当时的年龄已经40多岁,虽然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很典型,但按照诊疗原则,对这个年龄的患者应当注意除外癌可能,并且胃窦癌的患者由于病变部位靠近十二指肠球部,也可以表现出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,当时吴院长建议他先做胃镜检查,以排除胃癌的可能。他当时说,我溃疡病好多年了,几年前就做过胃镜,不会得胃癌的,你就直接给我开药就行了。由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,患者又已经40多岁,好几年未进行过胃镜检查,虽然胃癌的发生率没有那么高,但吴院长还是建议他先排除胃癌可能,当时在吴院长的坚持建议下,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。
当时在进行胃镜检查时,确实发现了十二指肠溃疡,但同时在患者的幽门(胃出口的地方)附近有一处片状糜烂,黏膜颜色与周围也有差异,经过活检病理检查,提示胃癌,由于病变比较表浅,属于相对早期的胃癌。于是吴院长给患者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,同时患者也顺利地接受了手术治疗,由于胃癌比较早期,术后不需要化疗。
这位患者胃癌的发现是偶然的,早期胃癌通常没有症状,患者当时的症状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而不是胃癌引起的,如果当时没有进行胃镜检查,而是直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,他的症状肯定会得到缓解,但是也就错失了胃癌早期发现的机会。由于吴院长的坚持原则,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,发现了他的早期胃癌,从而避免了他出现因胃癌晚期发现所导致的死亡风险。正因为此,患者一进诊室就说吴院长是他的救命恩人。
吴院长当年在这位父亲术后复查期间,曾经多次叮嘱他,一定要让他的子女(一级亲属)在16-18岁期间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,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,应当尽早接受治疗,因为多数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的,儿童属于幽门螺杆菌易感人群,现在孩子17岁,出现了典型的溃疡病症状,做父亲的一直记得吴院长当年的话,立刻带孩子来到医院。吴院长给孩子做了检查并处方了治疗幽门螺杆菌和溃疡的药物。
在这里,吴院长一再强调,有胃肠病症状者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:
对于年龄40到45岁以上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患者,应该先注意排除胃癌可能性,再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。由于中国是全胃癌的高发国家,每年胃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有接近半数发生在中国,而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,早期胃癌又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,通常无明显症状,因此胃镜的筛查至关重要。
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应当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及治疗。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,包括遗传、环境、感染等因素,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患者,其胃癌发生风险明显增高,而大量临床研究显示,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感染者的胃癌发生风险,尤其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感染者。
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,儿童是易感人群。幽门螺杆菌主要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,多数感染者在儿童期获得感染,夫妻之间也有可能相互传染。提倡分餐制,可以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的风险。